当前位置: 买球赛的网站,搜狗购彩指南 > 二级学院 > 正文

创新四大课堂,同上清明一堂课

2023-04-05 马克思主义学院  访问量:

分享到:

  又到一年清明节。湖南生物机电职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四大课堂,引导青年大学生感悟亲情,感怀历史,弘扬爱国、廉洁、奋斗的家国情怀。

  网络融媒体课堂:观看微纪录片《陈昌》,热议思政育人

  "推开历史厚重的大门,漫长的时光深处,依旧回想陈昌烈士慷慨激昂的演讲......;陈昌,字章甫,湖南浏阳镇头人,1911年考入湖南第一师范,1921经夏明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4月5日,该校组织号召全校师生观看由湖南教育电视台深耕教育主题融媒体内容领域的创新之作《陈昌》。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黄芳与30余名青年师生齐聚知新楼505会议室,共同观看并热议,探索"思政+"网络育人新模式。

  

黄芳组织青年师生集中观看微纪录片《陈昌》

  黄芳表示:"该微纪录片将文献史料、纪实寻访、思政课程、情景演绎、动画特效有机融合,是探索'思政+';纪实类短视频网络育人新模式的精品力作,为高校进一步推动大思政课建设打开了新的思路。陈昌烈士是思政育人的先驱,也是践行革命的引领者,给我们思政教师育人启迪。"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黄凌表示:"湖南这片红色热土,蕴藏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思政+纪实短视频网络育人新模式,将湖南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政理论有机结合,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植入青年学生心中,助力青年学生自觉承担起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思政教研室主任童琼玉说:"红色资源是上好'大思政课'的'富矿',我们要充分挖掘,特别是本校本地的红色资源,结合红色资源的类型特点,遵循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和接受规律,对红色资源的教学运用进行科学设计和整体谋划,形成各门课程相互协同、大中小学一体推进的思政课教学体系。"

  

                     师生观看《陈昌》现场

  同学们观看后也表示很有收获。种子22323罗羽茜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陈昌不仅是革命烈士,更是思政育人的先驱。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上,不应只有前赴后继的英烈,更应有吾辈青年。"动医22334班王焕建说:"青山埋忠骨,碧血染红旗。对于为今天而倒下的先烈们,我们必须去实现他们为之而奋斗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会计22373班罗心怡说:"清明节观看《陈昌》,是一样生动的思政课,让我深受启发,我将不断努力学习,锤炼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校外移动课堂: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红色血脉

  4月1日,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黄芳带领青年教师及青年研习社30余名同学前往长沙烈士公园,开展了"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红色血脉"为主题的移动课堂。

  

校外移动课堂现场合影

  在烈士塔前,黄芳带领同学们回顾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深情讲述了湖南为什么这样红。在参观烈士纪念塔内陈列堂时,她又深情并茂的向同学们解说英烈们的英勇事迹,让大家在缅怀革命先烈时感悟信仰之力、理想之光、使命之坚、担当之要,不断提高理论修养,筑牢信仰之基。

  

黄芳老师在烈士纪念塔内现场教学

  通过参观和聆听讲解,同学们纷纷表示这种移动思政课堂生动活动,效果很好。会计22377班何敏娜不禁感慨:"我心中有一股热血在流淌,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烈士们的鲜血换来的!""他们是民族的骄傲,激励着我不断努力!"

  社区联动课堂:清明共话好家训,崇德向善促文明

  为进一步弘扬孝道文化,教育引导党员群众、在校青年大学生不忘祖先、缅怀先人,践行和传承良好家风家训。4月4日,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芙蓉区东湖街道滨湖社区、同行者社工组织开展"清明共话好家训、崇德向善促文明"主题宣讲活动。

  "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活动中,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黄芳老师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爱国、勤俭、廉洁等方面的优秀家风故事,从个人、家庭、国家三个层面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孝道文化的实质内涵,让在场观众深刻地领悟到每个人的成长生活与家庭、国家的紧密关系。"'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父母的谆谆教导让我受用一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位军嫂和两个孩子的母亲,该校在职党员简宾老师结合个人的成长经历,分享了自己如何牢记、践行和传承家风家训,向大家积极传递了勤于学习、甘于奉献、敢于奋斗的正向价值观念。

  

社区联动课堂现场照片

  

简宾老师结合个人的成长经历,讲述自己如何牢记、践行和传承优良的家风家训

党员群众分享心得体会

  "不义之财不取,不德之事不为,诚信待人、勤奋克己,爱党、爱国、爱家,做一个光明正直的人。""做人要遵纪守法、孝老爱亲、勤俭节约、助人为乐,这是爷爷小时候经常教导我的一句话;为此,在校期间我经常到社区参加一些助老、青少年教育等方面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我觉得只有践行家风家训才是对亲人最好的缅怀。"社区党员张照、青年大学生陈静怡等在场观众结合主题先后分享了各自的心得体会。

  一条条家规家训,讲述着传统文化,一段段家风故事,彰显着温暖而强大力量。大家纷纷表示:要牢记和践行良好家风家训,将爱家爱国相统一,努力学习、艰苦奋斗,把自己的个人追求融入到中华民族大家庭发展建设之中去,真正实现和升华自身的人生价值。社区党员张照、青年大学生陈静怡等在场观众结合主题先后分享了各自的心得体会。

  校内实践课堂:经典诵读感党恩,革命薪火永流传

  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第二次实践课主题设定为"读四史,阅中国"四史经典诵读活动,以课堂实践教学的形式拓展清明节主题活动内涵,引导广大师生铭记历史,始终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学生深情诵读

  活动中,同学们紧扣主题,把握时代脉搏,围绕"四史"进行深度阅读、交流和分享。食品22325班吴晓玲同学用慷慨激扬的声音讲述《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故事,鼓舞了在场的每一位师生。食检22319班的诗朗诵《祖国,我亲爱的祖国》字字融入报国志,声声传颂爱国情。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黄凌在课堂总结中强调,学习"四史"可以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坚守初心;可以更深刻的以史为鉴,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自觉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使命。希望同学们能在学习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

  

教师点评

  据悉,该校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充分利用传统节日持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开展红色主旋律活动,让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担负时代使命。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黄芳表示,学校有着120年的办学历史,有着强大的红色基因,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创新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推动立德树人见实效。

( 编辑:简宾 )